(人才補貼排除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合理?)
提高各類學歷教育的質量,嚴把質量關,提升學歷“含金量”,才能真正破除學歷鄙視鏈。
▲5月17日,在某大學生就業(yè)中心,畢業(yè)生在專場招聘會現場咨詢了解崗位信息。圖/新華社
文|熊丙奇
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簡稱“非全”研究生),為何不能納入地方人才補貼政策范圍?
近日,山東省青島市、福建省廈門市、河北省石家莊市等地對此作出回應。這幾地的做法其實差不多,都是在機關事業(yè)單位招考、國有企業(yè)招聘、落戶、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等方面,“非全”均可享受同等待遇,但在制定高學歷高校畢業(yè)生住房補貼政策、一次性安家費等人才引進政策時,把“非全”研究生排除在外。按照各地的回應,“非全”研究生雖然也是人才,但不屬于當地主動引進,需要給予激勵、補貼的人才。
各地可自主制定差異化人才引進政策
事實上,上述幾地的做法,并不違背國家有關部門的規(guī)定。
因為在招聘時按學歷區(qū)別對待求職者,與在具體人才管理、使用中區(qū)別對待,是不同性質。當地在招聘時,沒有排除“非全”研究生,對其一視同仁,這遵守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的規(guī)定。
而對哪類人才給予補貼,地方則有自主權。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fā)展需求,對緊缺人才進行補貼,達到吸引人才目的。因此,國家層面也難以對各地實施的差異化人才引進政策,做出統一規(guī)定。
▲某大學EMBA畢業(yè)典禮上,畢業(yè)生們身著碩士學位服頭戴學位帽。圖/ICphoto
“非全”研究生為何被差別對待?
當然,也有不少人支持在實施人才引進政策時可以對“非全”研究生進行差異化對待。
在這些支持者看來,“非全”研究生的學歷含金量比全日制研究生要低,如果完全平等對待,對全日制研究生也不公平。
事實上,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用人時沒有對“非全”研究生一視同仁,潛臺詞是認為“非全”的招生分數更低、教育質量要求更低,自然就不能和全日制一樣對待。
拿“非全”研究生來說,本來,這只是受教育者的學習方式不同,是給受教育者多元的求學方式選擇。按國家要求,“非全”研究生的培養(yǎng)標準應該與全日制完全一樣。如果能真的做到一樣,那學歷也就無高低之別,大大拓寬學生的學習選擇,可以更靈活的方式完成學業(yè)、獲得學歷。
而現實中,有的高?!胺侨毖芯可猩⑴囵B(yǎng)標準確實存在比全日制招生、培養(yǎng)標準要低一些的情況,甚至有的學生存在著通過“非全”方式混一張碩士文憑的學歷提升規(guī)劃。
因此,要從根本上消除社會存在的唯學歷用人與學歷歧視,必須確保學歷教育的質量。
增加學歷“含金量”才能破除學歷鄙視鏈
現在,社會一定程度上存在學歷鄙視鏈——普通教育學歷高于職業(yè)教育學歷,全日制教育學歷高于非全日制教育學歷、繼續(xù)教育學歷……這既與用人單位的用人觀念有關,也和不同教育的質量標準不一致有關。
這在某種程度上說,已經形成一定惡性循環(huán),因某類教育質量把關不嚴,對獲得相應學歷者認可度不高,進一步導致這類教育的吸引力降低。
要推進破除唯學歷、唯名校用人導向,除了嚴格落實促進公平就業(yè)的法律法規(guī)之外,必須提高各類學歷教育的質量,嚴把質量關。
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非全日制學歷教育、職業(yè)教育、繼續(xù)學歷教育的入學門檻都在降低,而要避免以入學門檻論學歷含金量高低,就必須重視從嚴培養(yǎng),建立嚴格的淘汰制。
如果獲得“非全”研究生學歷難度并不比全日制研究生低,也會促進社會轉變對“非全”研究生的看法,進而也推進我國從“學歷社會”轉向“能力社會”——每個受教育者攻讀學歷,也以提升能力為出發(fā)點。
撰稿/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徐秋穎
校對/劉軍
掃描上面二維碼,微信咨詢
落戶咨詢熱線:13671738356
咨詢熱線
13671738356